初春清晨,在瑞士Uster的禅修营,木屋就在大自然中,笼罩着一层薄雾,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。今天在静心小院义工带领下,专注当下,开启一场与自我对话的禅修之旅。
*正念吃苹果:*
平日里,苹果不过是匆忙间填饱肚子的选择,而今天,我捧着这颗红彤彤的果实,感受它光滑的表皮,嗅到它淡淡的果香。咬下一口,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,果汁在舌尖绽放,甜中带酸,酸中回甘。原来,一颗苹果也可以如此丰富。“每一口,都是与自然的连接。”闭上眼睛,感受这份简单的满足。
*打开心量,拥抱彼此:*
禅修不仅仅是独处的修行,也是与他人的连接。在义工引导下,我们拥抱身边的人。起初有些拘谨,但随着呼吸的平稳,心渐渐打开。拥抱不再是形式,而是一种真诚的给予与接纳。那一刻,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温度。
*正念素食:*
午餐是一顿简单的素食。,专注食材本身,颜色,形状,材质,味道。每一口米饭,每一片蔬菜,都在提醒我:食物的本质是滋养,而非欲望的满足。吃饭时,试着放慢速度,咀嚼每一口,感受食物从口腔到胃部的旅程。原来,吃饭也可以是一种修行。
*静茶七式:*
下午的“静茶七式”,从煮水、温杯、出汤,分茶,敬茶,每一个动作都要求专注。茶香袅袅升起,茶友的心也随之沉静。“人生如茶,空杯以对,苦中有甘,甘中有苦。”捧起茶杯,轻啜一口,苦涩之后是回甘,仿佛人生的起伏,都在这一杯茶中。
*捏橡皮泥狗:*
最让我意外的是“捏橡皮泥狗”的环节。起初,会觉得有些幼稚,但随着手指的揉捏,发现自己完全沉浸其中。橡皮泥在手中变换形状,最终成为一只自己心中“小狗”形态。每个人捏造的“狗”都不同。这个捏造过程,即是心的展现。禅修,重要的是,保持觉察,回归本心。
*保持觉察,感谢义工:*
一天的禅修即将尾声:“禅修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。回到生活中,也要保持觉察。”感恩默默忙碌的义工们,他们准备食物、整理场地,始终面带微笑。义工行,让这一天更加圆满。
心中充满感恩。这一天,练习用正念吃一颗苹果,用真诚拥抱他人,用觉察感受生活。禅修,不是逃离,而是回归——回归到最简单、最真实的自己。
#静心小院#禅修 #正念生活 #瑞士 #心灵成长 #感恩
什么是“无为”
“无为”并不意味着消极怠惰,而是一种顺应自然法则的智慧。在道家和禅宗思想中,“无为”是一种境界,它强调顺势而行,遵循万物的自然发展,而非刻意干涉。例如,水的流动从不抗争,但它能穿透最坚硬的岩石;树木不去强求生长的方向,但它却能在风雨中顽强生存。
“无为”是一种深刻的修行方式。当我们过度用力,试图掌控所有事物,反而容易被焦虑和痛苦束缚。而当我们学会放下,学会顺势而行,我们便能在无形中得到最大的自由。
禅修的核心便是“无为”——并非什么都不做,而是去觉察,去感受,去允许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。当我们放下执念,不再急于控制外界,我们的心才能变得清明,才能真正通达觉醒。
视频中的禅修场景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。静坐之间,一呼一吸,似流水般流动,身体与意识合一,不再有内外之别。当我们真正放下所有思绪,不去执着于过去或未来,内在的觉醒便悄然发生。
什么都不做,方能通达觉醒
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,如何安身立命?
“什么都不做”并非懒散或逃避,而是一种深刻的智慧。在不作为中,我们反而看清了世界的本质,体验到了生命的流动。就像水不抗争,却能顺应万物;风无形无相,却能遍及天地。
当你感到迷茫和焦虑,不妨试着停下来,不去追逐,不去强求,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当下。或许,你会发现,真正的觉醒,从来不是“做”出来的,而是“放下”而得。
禅修中的无为
视频中的禅修场景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。在静坐中,身体静止,但意识却极为活跃。每一次呼吸,都是一次觉察的机会;每一个当下,都是一次深入自身的旅程。禅修并非让人停止思考,而是让思绪自然流淌,不去执着于任何念头。
当我们真正静下来,不再强迫自己“做”什么,意识便能回归本初状态。那一刻,我们能感受到时间的流动,能聆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。
Video
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“无为”
-
学会观察,而非控制:当面对问题时,先停下来观察,而不是立刻采取行动。很多时候,解决方案自然会浮现。
-
接受当下,而非抗拒:生命中的许多事情无法被改变,试着接受它,而不是徒劳地抗争。
-
减少不必要的执念:过度的欲望和执着往往让人陷入痛苦,适当的放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。
-
融入自然,感受流动:无论是散步、冥想还是简单地欣赏风景,学会感受生命的流动,让自己成为它的一部分。
觉醒的真正意义
觉醒并不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,而是逐步的深入自我,去除执念,回归本真。当我们放下所有的焦虑、担忧和欲望,才真正进入到自由的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