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敢打破的是什么?

菩提小觉

“在我们的习惯中,贪心生起时,贪就代表我们全部的想法,使整个身心毫无保留地投入这种贪婪之中。而嗔心生起时,嗔就主导了我们全部的情绪,使每个细胞都燃烧着不可遏制的嗔火。”这是《略论》中描述的众生在贪嗔之时的状态。这不正是我半年前的写照吗!我陷在自己打造的严密而又坚固、封闭的器皿中。
  半年前,我以为自己为家庭付出了很多,老公一家私心太重,一味地索取,还加倍地伤害我,没有一点感恩之心。种种理由,让我毅然决然地想和他分开。我觉得自己嫁到夫家,一颗心全部投入进去了,在外面辛苦工作,努力上进,在家也是把家务做得好好的,金钱上也从没对公婆吝啬过,买到好吃的好穿的都第一时间给到公婆,对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这么上心。到最后,公婆小姑子还一天到晚找茬,在背后搞出点事来。
  我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忍受,决心要和老公分开。我放弃所有,只带了自己的生活物品和书籍回家,包括春夏秋冬的衣服和几箱子书。现在想来,自己当时怎么有那么大的力气。我花了两天时间,一个人把这些东西全部搬回家,可见这个嗔心的力量都能使我的力气增加。
  搬家时,邻居相劝,说我有多好,他们家如果就这样失去我是多么的可惜,我听了更加委屈。父母看到我这十多年来的付出,说就在家好好住一段时间吧。其实父母知道我很伤心,但没有直接当面劝我,而是瞒着我打电话给我的好友,让她们劝我。于是,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一个一个电话劝我。我的同学还特意组织了小聚会,把我和我老公叫到一起。他们分别相劝,我和老公的裂痕在他们的相劝中开始一点点弥合。
  那时我已经参加了同喜班,刚开始,我都没好意思把家里的情况告诉师兄们。在一次次的小组交流和班级交流中,师兄们那一颗颗透着爱和真诚的心感染着我,我终于大胆地讲出了家中实境。师兄们给我出谋划策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。我想着老公追我的情景,想着婚后点点滴滴的美好瞬间……我勇敢地约老公参加我们的班级交流。共修中,我诉说着自己的委屈,感恩老公的信任。那一天,他也诉说着他的不满。我才明白,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认为的委屈,并不是只有我付出了。就在那一次,我和老公开始和好。其实我们俩都没有想着分开,虽然那一刻被嗔心蒙蔽,但是内心深处存在的美好愿望促使我们还是和好了。
  事情已经过去大半年了,现在再来看我那时的心态,正如法义所描述的那样。家人这么对我,都是我平时以自我为中心,不顾及他们感受所致。我的所言所行让他们受到了伤害。自我的膨胀,让我对他们说话时都带着不屑,并且我一直在找老公、公婆、小姑子的茬。他们当然也要找我的茬。我对家人的付出其实都带着自私和自我的满足,并且我做了之后还想着得到他们的感恩和回报。这些都是自私自我的表现,所以,虽然表面上为家庭付出,其实我却实实处处地伤害着他们。这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私心,和他们对自己的伤害又有什么差别呢?
  在佛法的帮助下,我终于知道那一刻使我陷入其中不得解脱的,是我这颗无时无处不在的凡夫心。我不敢打破自己的嗔心和贪心打造的器皿!我不敢打破它,我怕失去这些,我执著这个我!
  人们的无明给彼此造成的伤害,其实每天都在发生。业在一点一滴地积累,到成熟了就爆发了。而我还自以为很有善心,自己在付出。我打造的这个自我的器皿是如此的完整和完美。在打造它的同时,我伤害着他人却不自知,并使自己一步一步地陷入困境和情绪中。
  在学佛的路上,舍凡夫心是一项重大工程!凡夫心是无始以来的心行训练结果,点点滴滴地显现在我们的身语意中,一不小心,我们就会被迷惑。修行就如心灵世界的战争。包括我们无始以来积累的种种不良习气,我们所要面对的敌人是如此众多,修行,其难度不亚于一人与万人敌。没有目标,没有正见,没有一群伙伴,没有次第修学,我们怎样从复杂的环境和心性中解脱?这是完全做不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