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,不只是导读

菩提小觉

        读书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,每次都靠市区的师兄来导读,渐渐显得捉襟见肘。路上来回起码四个小时,而且导读员也严重紧缺。怎么办?怎么办?既然一个个道场开了出来,就要坚持下去,吸引更多的书友。11月25日晚上,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,我第一次做导读员。接下来,仅以蹩脚和最真实的文字,记录下我做导读员前后的心行转变。


一、挣扎—抵制


  本次主题是《素食,不仅仅是素食》。准备阶段,我是恐惧的,我怕自己承受不了这一主题,因为生活中我并没有完全吃素。今年元旦刚皈依时,吃过一段时间,断断续续,一直没有坚持。自己都没做到,能导读吗?当天中午在单位食堂用餐,盘子中是我最爱吃的河虾。我要吃吗?以前我会偷偷吃一点,但那天我断然拒吃,心里有个声音在默念:“你是导读员,发动别人吃素,难道自己还偷吃吗?”也许是导读员这顶帽子给了我无形的力量帮助我抵制了诱惑。


二、慈经—武 器


  前行阶段,我打算给书友们听《慈经》。每天做定课时都会听,但我真的了解它的含义吗?因为要导读,所以特意去查阅了《慈经》的来历。原来是佛陀在世时,有一群比丘在森林里遇到精灵们的打扰,他们寻求佛陀的帮助。佛陀告诉他们,回到原来的地方去。比丘们很不解,那里还要回去吗?佛陀告诉他们回去。你现在不同了,因为你们手上都有武器了,不会再被精灵们干扰。当查到这段来历时,我问自己:“你有武器了吗?你还烦恼吗?”开始修学快一年半了,我进来找到武器了吗?是否每天还在困恼中,有时还想躲避,甚至设想也许换份工作会清净一些。《慈经》天天听,但通过这次思维后,我听它,又有了不同的感受。


三、素食—素心


  因为是第一次做导读员,所以发心尤其强烈,想利益更多的众生,吸引更多书友,也想别出心裁一点。晚上睡觉前还在想自己有插花的基础,是否来个蔬菜插花或者素食聚会。想着并行动着,找来许多插花图片,并发动了身边做素食的朋友,让他们一起来参加读书会。没想到第一方案被推翻了,插花还要去买蔬菜,没人准备,也不实际。那就来个素食宴吧,当天书友们也带来了好多:玉米、板栗、豆干、芋艿、馒头等。正当我为自己的创意沾沾自喜时,有书友当场质疑,我们是来读书的,不是来吃东西的,而且读书会是在晚上,不适合吃那么多东西。只需一杯甘露水,低碳、环保、四无量心,闻法为食。这一质疑,犹如当头一棒,把我打晕了。原来的喜悦也变为了烦恼。我为大家考虑,难道错了吗?但事后一想,书友提的建议非常好,我注重的只是形式,并没有真正理解素食的含义。


四、时尚—经典


  在当期读书会上,书友对“素食是一种健康、文明、时尚的生活方式”又产生了碰撞。有人认为素食不是时尚,因为时尚会过时。而经典的东西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转变,反而会愈发经典。又有人认为素食就是一种时尚,它引导着人们过一种健康的生活。这是一个智者见智,仁者见仁的问题。作为导读员,又应该如何引导呢,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。看完短篇后,原来想引导大家如果不能坚持天天吃素,可以从周一吃素开始。没想到又遭到一素食者的强烈反对:“吃素,不要自欺欺人。今天想到了就吃,明天想不到就不吃了。”一个个字眼敲入我心中,这话仿佛就是针对我的,而我还带着“导读员”的假帽子,自愧不如,低首汗颜。


  一场导读结束了,但带给了我久久的思考。《素食,不仅仅是素食》导读,不只是导读,我需要清空自己,带着一颗素心去读书。我需要离三过,依六想。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同样主题的读书会。第一次的身份是书友,第二次的身份是义工,第三次的身份是导读员。角色不同,感受完全不同。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要设置这两套成长模式。感恩书友们。读书,做事,让我再次成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