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参加过几次沙龙,这跟我以前参加过的任何一次聚会都不同,因为这里没有任何的商业利益,没有世俗的闲聊,只有对生命的反思,对生活的思考。尤其是主持人师兄,自始至终都带着从容而赞许的笑容,让我觉得生命可以有另一种活法,不浮躁,淡泊而自在。
开始修学后,我有机会担任了两次开班分享员。第一次分享的时候,我的手一直在发抖,当时我想:抖就抖吧,不理它,把稿子念完就好了。第二次,我准备了五分钟的分享,在心里演练了几次。现场时我是脱稿分享的,这次虽然手没有抖,但我感觉声音有点发颤,而且有几次话都说不出来了,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。
修学两年后,因缺少沙龙主持人,负责师兄问我可不可以尝试一下。我向来喜欢尝试不同的义工岗位,所以就答应了。因为我知道,并不是沙龙需要我,而是我自己需要成长。
那时候,我还没有克服容易紧张的毛病。我想:人的习性真是难改啊,一对境就完了。因此,我特别需要沙龙这个平台,帮助我彻底克服这个毛病。
每次沙龙,我都会感到莫名的紧张,但一次比一次好。我记得我是在当了十多次沙龙主持人后,才开始觉得“我好像不会紧张了”。那时候,有一点窃喜,给我的辅导员在QQ上报了个喜,感谢她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。
后来,成立了读书会,于是我转入读书会,承担了导读员。在承担导读员的过程中,因为负责读书会的师兄很用心,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总结,因此我也学习到很多,这让我非常确信:做义工,受益最大的其实是自己,每次义工行都让我有所进步和收获。
在生活中,感觉周围好像对佛法感兴趣的人不多,但是在沙龙,每当我看到一张张和善的、法喜充满的面孔,尤其是得知有些师兄已经参加过十几次、甚至二十几次沙龙,我深深地感受到沙龙之所以能够吸引来这么多师兄,确确实实是三宝愿力的感召,是师兄们共同愿力的成就。
在做导读员的过程中,家人对我的素食和学佛,从不理解到理解,从不支持到支持,甚至跟我一起学佛。我想,也许是因为我做主持人法布施功德的影响吧。我经常在想,作为一个正在学佛路上的凡夫,怎么会有这么殊胜的机缘去做法布施呢?这可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!后来我明白了,我们学的是法师开示的法义,流程是既定的流程,主持人在其中起的作用仅仅是穿针引线罢了。作为导读员,有这么殊胜的集资净障的机会,何尝不是因为有三宝的加持护佑呢?
上次有位刚做主持人的师兄问我,如何做好一名导读员,我跟她分享了一些经验:
一、为了克服紧张情绪,想象自己坐在现场,面对众多师兄,一心一意地、一遍一遍地发心利益大家,气氛温馨,让来参加沙龙的人都法喜充满……我发现,我每次发菩提心时,紧张的情绪就少了一分。如果还会有点紧张,就转化成适度的兴奋,其实也是有益的。
二、多读几遍教材,做好笔记,列出重点、难点、疑点。思维并理解PPT的脉络和意图,从而对整个时间安排和如何引导做到心中有数,不慌不忙。
三、准备阶段,可以列一些跟法义相关的当前的社会热点,或列一些相关的名人名言或诗词、史料。因为这些材料会让人产生熟悉感,有助于理解法义。
四、在佛法面前,凡夫心错误的观念和颠倒的行为往往显得幼稚可笑,所以在预习的时候,可以根据法义适当准备一些寓言、笑料或自嘲,在导读过程中适时插入,可以很好地活跃现场气氛。
五、对于名词、概念、定义、内涵、外延,尽量引用原文原句,以保证准确、全面、透彻。但是理性的引用,需要配合感性的说明才更容易让人理解、接受和运用。那就需要对重点法义,准备简短而恰当的比喻、类比、事例进行必要的补充或说明。
六、认真倾听并适当回应学员的分享,比如说“就像**说的那样……”,或者说“刚才**的分享,让我想起一个笑话……”。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精心准备的“佐料”嵌入进去,也可以顺便过渡到下一个问题。
七、准备好各环节之间的过渡性词句。比如“好,刚才我们讨论了**问题,那现在让我们来进一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?”或:“刚才大家讨论了什么样的财富才算是正当的来源,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,视频中告诉我们要如何运用财富?”
八、尽量使用通俗的、生活化的语言,可以避免过于书面化的表述造成的感染力不足。
九、可以运用一些过渡性词语,比如而且、如果、还有、另外、当然……,可以适当配合运用一些手势,但不应过于频繁。
十、对于有争议的话题,可以适当澄清或总结,可以说:依我看,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解释……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,也不一定对,只是提供给师兄们参考一下……
十一、考虑到沙龙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参差不齐,尽量多随喜赞叹,一般不作负面评价或纠正。如果问题确实比较严重,而且会给他带来不良后果,那也可以适当纠正,但是纠正之前需要有一个缓冲,一方面避免他产生挫败感或感觉没面子,另一方面也为了引起他的注意。比如可以说:我以前也跟您这个看法是一样的,后来我学习了……,我的看法稍微有一点变化。是这样的,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,会……(不良后果)。
十二、如果有朗诵环节,要注意语调的轻重缓急,把每一个字音发全,并带有感情。
十三、对分享过长,或爱表现的学员,可以先运用合适的手势或提示性语句进行提醒,如果无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旁敲侧击,比如:现在让我们把分享的机会让给一些还没有分享的学员,好吧?
十四、适当运用停顿,可以更好地提起学员的注意力。
十五、不要急于表达自己,可以把一句话拆分成几句,慢慢说,更容易引起学员的兴趣。比如“我认为……”可以这样说:这个问题啊,我是这样认为的……
十六、鼓励学员发言时,尽量配合诙谐的表情,以帮助学员化解紧张的情绪,让人放松下来。人一放松,就容易打开话匣子。
十七、说话时要用眼神交流。听话时多微笑,多点头表示赞许。多用肯定、鼓励、正面的语句,比如:对、是的、很好、特别好。
十八、如果表达的内容比较长,可以用1、2、3分点阐述,会更加清晰。
十九、要把内容准备好,但是未必要全部表达出来。要看现场情况,如果学员分享得不够深入,或没有分享重点的法义时,就可以把准备好的内容引出来。
二十、因为现场不能照着自己准备好的内容念,而是要自由地表达,所以准备时只需要写下几个重点词句起到提示作用就可以了,现场如果会忘记,只要看一眼,然后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了。因为照着念,缺乏生命的体悟;而用自己的话临时表达出来,更加真实,有感染力。
二十一、对于学员的心理困惑,可以适当地运用佛法进行帮助,但应以分享自身案例为主,会更加生动、有力量,尽量避免生硬的教导式说法。
二十二、如果学员在诉说心里的痛苦,即使说得比较多,也要带着慈悲心耐心地听完,并适当回应。也可以鼓励大家帮他想想办法,当然也要通过引导摒弃一些说教式分享,比如可以说:师兄们有没有对这个问题特别有感触或者有类似经历的,可不可以分享一下?
二十三、记得在开始时强调规矩,比如关机或静音、分享时长等。
二十四、当法义理解完成后,主持人需要适当地鼓励学员进行反复地运用,从而使生命真正地受益。
读书会结束后,看着学员们一个个轻松地走出会场,我知道这一颗种子,慢慢地,在发芽、在成长,在播撒。
我的心,犹如这颗种子,也在慢慢地长大。我相信有一天,当这个愿望成熟时,我的心与三宝是相应的,是契合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