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义工的三个懂得

菩提小觉

  这次师兄给我出的题目是:都市道场需要什么样的导读义工。我想了一下,这个题目很大,限于时间,择要说说导读义工的“三个懂得”吧!


  首先是要懂得法。


  法师开示:“我们提供的课程是特别为现代人设置的,能够解除人们的心灵困惑,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,应该很有说服力,可以从理性而非信仰的角度来接受。对此我们有充分的自信。”作为导读员的我们,有没有这样的自信?


  我们这里虽然环境和服务很好,但真正吸引人、留住人的不是这些,而是法。我们能不能通过一场读书会,让书友们对佛法的兴趣得以持续,进而培养信心,走上觉醒之道?我想,立足自己对当期法义的理解、接受、运用,组织书友们分享交流,让他们于法受益,这就是我们作为导读员的责任。


  那么,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?要以自身修学为基础。虽然导读课件思路很清晰,按照PPT一步步做下来,问题不大。但真正要在一场读书会中具有足够的摄受力,就当期法义全面系统地观察修是必需的。如果导读对法义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,没有跟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、跟自己的生命结合,那么在导读时,就只能跟书友做知识上的灌输,而非交流用佛法改善生命的经验。这样的交流怎么能吸引人、留住人呢?


  我们中间不乏做培训的师兄,可能很擅长讲课,但一场读书会不是一堂佛学知识课,我们拿出来跟书友交流的是“百千万劫难遭遇”的正法,它具备唤醒沉睡之人的力量。因此,对读书会的每一期法义要有殷重之心,用八步三禅充分自修(至少做到第四步),真正传递出佛法能够解决人生烦恼和生命终极问题的力量。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。


  第二是要懂得愿力。


  一个都市道场涉及很多方面。对外,要服务书友,关注他们的到场、回头,场地的使用和维护要处处谨慎。对内,要服务主持人、导读员、护持义工,让大家能在义工行中受益并次第成长;要让护持师兄因服务而促进修学,成为辅导员带班的助力。总而言之,要对接方方面面的人和事,哪方面用心不够,都可能出问题。


  那么,怎么才能按部就班、如理如法做好每一场活动呢?依靠模式。


  模式,这些年说得多了,都有点麻木了,但义工行让我体会到了这些年强调模式、完善模式的用意。


  我们都是凡夫,每个人都有自己世间做事的经验和想法,如果不清楚模式、不强调模式甚至背离模式,那么做事就是在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做,事情肯定要漏洞百出,上一场活动惹的麻烦没解决完,下一场活动又要开始筹备了。这样做事,义工难免产生烦恼。


  具体做事时,要清晰“定位、职能、模式,关系、协调、统一”,那么作为一名导读义工,就要清楚自己的角色,把每一位书友能不能于法受益、每一位义工能不能次第成长当作自己的责任,真正地承担起来。


  末法时代,众生根机差、福报少,有时甚至不知好歹,但只要他来到读书会,就要引领他们走上生命觉醒之道,这件事再难做也要做,做得再辛苦也要做。因为,众生相虽然千差万别,但每个人内在都有觉醒的潜质。我们所有的努力,都不会白费的。


  最近我经常想,一个小小道场的经营尚且如此辛苦,何况其他?我也常回顾自己几年来的见闻,在这里服务的一年来,在处理一件件小事,服务一个个书友和义工的过程中,我慢慢有一点读懂了模式,慢慢生起了一点承担的心。只有在踏踏实实服务众生的过程中,菩提心才能生起!因为“一切众生而为树根,诸佛菩萨而为华果”。


  以上,是我近期做事的一个体悟,愿与师兄们一道发起愿心,而不仅仅是来导读。


  第三是要懂得义工对自身修行的意义。


  做都市道场不仅是众生的需要,也是我们自己修行的需要。导读员这个岗位危机四伏,一支话筒拿在手里太容易与我们内心的重要感、优越感、主宰欲相应了。尤其随着导读经验越来越丰富,“随喜赞叹”听得越来越多,很容易忽略了修行,而一心“度众生”。


  一名优秀的导读员,首先是个修行人,要知道自己凡夫心的种种不堪需要在义工行中洗涤。


  作为一名导读员,要时刻问问自己:修学这么久了,是不是有些麻木,觉得修学的因缘会一直都在?今天不修现在不修,什么时候想修再修就可以?我们对正法的珍惜心,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坚固。而在这里,我们每次都可以看到那些书友是如何渴求幸福却不得法,可以看到他们遇到修学后眼里的光。


  这里是一个唤醒我们珍惜心的地方。而绝不是一个长养自我重要感、优越感和主宰欲的地方。


  作为一名导读员,如果把书友维护等看成其他义工的事,我仅仅是导读义工,导读结束就“下班”;如果一心想着我今天能不能导读得好,而不是关注书友的需求和烦恼;如果跟师兄们一起做事,不是想着我多做些什么能令其他义工做事更欢喜、更受益、更成长,而是想着师兄哪里做得不到位影响了我的导读,那么,这样的导读义工行真是与修行和解脱了不相干。


  道场是一个长养依止心、利他心、慈悲心、感恩心、珍惜心、承担心的地方,在服务书友和义工时能把关注点放在别人身上,在遇到对境时能检讨和调整自己,做事才会真正地成为修行。这一点,我也在路上,很多时候做事,做着做着就失去了觉知,提出来与师兄们共勉。